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表明,全球有3.5億人患有肝病,每年有100多萬人因此死亡。 作為肝病負擔較重的國家,我國近年來因病毒感染導致的病毒性肝炎患病率下降,但不良生活習慣相關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患病人數逐年上升,并呈年輕化趨勢。 肝臟擔負著人體代謝、解毒、合成等重要生理功能。無論什么原因引起的肝病,都會導致患者的肝功能發生異常,而這些異常都能通過檢測肝功能體現出來。 肝功能化驗單通常包含三類指標,分別是肝細胞損傷指標、肝臟分泌和排泄功能指標,以及肝臟合成和儲備功能指標。 肝細胞損傷指標 肝細胞損傷指標包含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堿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轉肽酶。 谷丙轉氨酶(ALT):正常值范圍為0U/L-40U/L。該指標是診斷肝細胞實質損害的主要項目,指標高低能靈敏地反映病情變化。 不過,ALT缺乏特異性,疲勞、飲酒、感冒、情緒因素等多種原因都可造成肝細胞膜通透性改變,但由此造成的轉氨酶增高一般不會高于60U/L。一旦ALT值高于80U/L,就有診斷價值,需前往醫院就診。 谷草轉氨酶(AST):正常值范圍為0U/L-40U/L。AST廣泛分布于體內多組織器官,由同功酶ASTs與ASTm組成。 AST升高的意義在診斷肝炎方面與ALT相似。一般情況下,AST的升高幅度不及ALT。一旦AST值高于ALT值,說明肝細胞損傷和壞死程度較嚴重,此時測定同功酶的意義更大,輕度肝損時僅有AST升高,重度肝損時ASTm明顯升高。 堿性磷酸酶(ALP):正常參考值為30U/L-90U/L,由3種以上同功酶組成。ALP經由膽道排出,因此肝臟疾患出現排泄功能障礙,或膽道疾患、骨骼疾患,均可使ALP上升。 γ-谷氨酰轉肽酶(γ-GT):正常值為3U/L-50U/L。γ-GT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和肝硬變失代償時,僅輕中度升高。在阻塞性黃疸時,可引起血中轉肽酶顯著升高,甚至達正常的10倍以上。此外,酒精中毒者的γ-GT也會明顯升高,有助于診斷酒精性肝病。 肝臟分泌及排泄功能指標 膽紅素是反應肝臟代謝、排泄功能的指標。正常情況下,膽紅素需通過肝臟加工處理后,經膽道排泄出肝外。經過肝臟處理后的膽紅素稱為直接膽紅素,未經過肝臟處理的稱為間接膽紅素,兩者之和稱為總膽紅素。 當總膽紅素數值超過17.1微摩爾/升時,稱為黃疸,多提示肝、膽、胰的問題。若同時合并貧血,則需考慮溶血。當肝細胞發生病變時,可以出現總膽紅素升高,且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表明肝臟解毒能力下降。 不過,肝臟對膽紅素的代謝具有較強的代償能力,所以疾病早期的總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可以不升高。 肝臟合成和儲備功能指標 肝臟是人體合成白蛋白(ALB)的唯一器官,因此ALB的高低反映肝臟合成代謝功能和儲備功能。 任何肝病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白蛋白合成功能下降或蛋白質丟失(腎病綜合征、蛋白質丟失性腸?。?,血清白蛋白都會下降。 肝功能檢查注意事項 肝功能檢查有諸多注意事項。肝功能檢查為空腹時抽血,空腹時間一般為8-12小時。 因此,檢查前一天晚上21點后不能進食,晚餐要避免進食高脂肪、高蛋白,以及富含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的食物,并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檢查當天,在檢查前不能吃早餐、喝水,也不能開展體育鍛煉或劇烈運動。抵達醫院后,應安靜休息20分鐘,再抽血化驗。 喝酒會影響肝功能中轉氨酶的指標,檢查前一晚不能飲酒。同時,要盡量避免在靜脈輸液期間或在用藥4小時內做肝功能檢查。若身體條件允許,最好在做肝功能檢查前3-5天停藥。(陳源文,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